這場震動全球的金融海嘯,將英、美一向引以自豪的金融體系,衝擊得體無完膚,本港卻能幸保不失,金融系統未見受動搖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認為,這與本港一向嚴格規管銀行借貸和沽空活動有關。再者,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一役,亦令本港及其他亞洲市場汲取到教訓,懂得審慎控制金融風險。

97金融風暴 令亞洲「學精」

陳家強指出,這場金融海嘯的源頭,在於歐、美銀行為求競爭,不斷發展創新和複雜的金融工具,以追逐高回報,結果令風險膨脹和擴散,「影子銀行」規模不斷加大。然而,本港銀行一向守著簡單及保守的業務,亦有七成按揭等借貸限制,金管局又會時刻監察銀行的資本水平,是以銀行沒有出現系統風險。

「其實98年亞洲金融風暴,LTCM(長期資本管理)倒下的情况,與今天的金融海嘯十分相似。」陳家強指出,從數學模式來看,當日LTCM的投資策略,是經過精密計算,可說是萬無一失,但偏偏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,就是市場一旦出現恐慌,流動性大減時,原來不相干的因素,也會相互牽連,結果令問題一發不可收拾。

海嘯期間 曾討論禁沽空

金融海嘯捲起後,歐、美監管機構紛紛出手禁絕沽空活動,唯獨本港堅持按兵不動。陳家強承認,當日港府內部曾討論過,應否跟從海外改變本港的沽空機制,但最終認為沒有需要。事實上,本港的沽空制度在98年金融風暴後,已大幅收緊,例如不准無貨沽空,以致本港一向被外界批評監管過嚴,但結果因為這套嚴格標準,令本港在海嘯期間,不用全面禁止沽空。